ad1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市民在体育公园使用公共健身器材锻炼身体

栏目:财经   发布时间:2021-10-30 03:59   阅读量:18504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国家体育总局,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103010明确到2025年,全国新建或扩建体育公园约1000个,逐步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适性强的体育公园体系

市民在体育公园利用公共健身器械锻炼身体。</p>
<p>图:市民在体育公园使用公共健身器材锻炼身体。“我们哥儿几个常来崇礼旅游,都喜欢踢球,住得最多的是密苑云顶乐园。原来想踢场球挺不方便;现在好了,这个体育公园内就有足球场,我们周末带着家人来度假,每次都会带着球来踢一会儿。在青山环抱的足球场踢球,感觉真爽。”来自北京的游客张山欣喜地说。。中国新闻社记者刘新社</p>
<p>003010指出,体育公园是以运动健身为重要元素,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绿色公共空间,具有改善生态,美化环境,运动健身,运动休闲,娱乐休息,防灾避灾等多种功能它是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p>
<p>103,010发展目标明确到2025年,全国新建,改建,扩建体育公园约1000个,逐步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适性强的体育公园体系体育公园已成为全民健身的全新载体,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p>
<p>003010,推动体育公园绿地与健身设施有机融合坚持绿色生态背景体育绿地占公园用地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65%,确保不超过生态保护红线和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推动健身设施有机嵌入绿色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营造体育场景体育公园要与生产生活空间有机融合,没有固定的天花板和看台,体育公园不要被体育场馆取代,特色小镇不要以体育公园的名义建设,变相开发房地产项目,避免体育公园成为场馆,房地产和过度商业化不鼓励将体育场馆命名为体育公园</p>
<p>各种健身场所及配套设施的布局体育公园不仅要有满足中老年人需求的健身步道和广场,还要有满足年轻人需求的正规球类场地和设施,如足球,篮球,排球等,还有满足儿童需求的活动设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临时性和装配式的冰雪和游泳设施包含水域的体育公园可以因地制宜地建设用于皮划艇,赛艇等水上运动的小船码头鼓励配套建设智能淋浴,更衣,储物等服务设施,提高群众健身便利性</p>
<p>003010指出,要加强体育公园科学规划布局根据人口规模科学布局公园建设要与常住人口总量,结构和发展趋势相衔接优先在靠近常住人口,覆盖人口较多,健身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区域布局建设,增强公益性,提高可达性,方便群众就近参加体育锻炼</p>
<p>优先在新建城区布局以体育公园作为新建城区健身设施的优先形态,在新建城区和郊区新城做好体育公园的空间布局,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鼓励建设辐射面积大,设施完善,功能健全的体育公园,形成示范引领作用</p>
<p>合理确定体育公园建设规模各地要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和节约集约用地原则,考虑体育公园与服务半径内其他健身设施的功能协调和面积比例,合理预留体育公园建设空间</p>
<p>3354鼓励常住人口30—50万的行政区域建设面积不低于6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其中健身设施用地占比不低于20%,绿化用地占比不低于65%,健身步道不低于1公里,主要服务半径应在5公里以内,至少有8个体育场馆和不少于4个体育赛事可同时进行</p>
<p>3354鼓励常住人口30万以下的行政区域建设不少于4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其中,健身设施用地占比不低于20%,绿化用地占比不低于65%主要服务半径应在1公里以内,至少有4个体育场馆和不少于3个可同时进行的体育赛事</p>
<p>注重与新型城镇化对接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聚焦新型城镇化重点领域, 统筹考虑将体育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建设更多的开放空间,推进城镇绿化,推进体育公园拆墙绿化,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新形态</p>
<p>003010要求创新体育公园建设方式合理利用低效土地在城中村,老城区等区域,在符合国家空间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引入市场化机制,合理盘活利用城中村旧住宅区,旧厂区,改造用地,改建扩建体育公园</p>
<p>扩大现有公园功能在有条件的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可适当增加公园内铺装面积的比例,用于建设一定比例的健身设施公园内允许建设铺设天然草皮的非标准足球场,并纳入公园绿地面积周边现有湖泊,绿地,山坡等体育设施应因地制宜安排,不破坏公园原有风貌</p>
<p>建设特色体育公园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妨碍防洪和供水安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利用山林,河谷,草原,沙漠等支持特色体育公园建设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民族文化的体育元素可以融入草原自然公园</p>
<p>003010意味着优化体育公园的运营模式鼓励第三方企业运营</p>
<p>于政府投资新建的体育公园,鼓励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向公众免费开放各地可探索将现有的体育公园转交给第三方运营,提高运营管理效率鼓励体育企业依法对体育公园中的足球,篮球,网球,排球,乒乓球,轮滑,冰雪等场地设施进行微利经营</p>
<p>灵活采取多种运营模式鼓励通过建设—运营—移交,建设—拥有—运营—移交,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移交,建设—移交—运营,转让—运营—移交,改建—运营—移交等多种模式,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p>
<p>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推广智慧管理,加强人流统计,安全管理,场地服务和开放管理等功能,做好人员信息登记和人流监测,逐步实现进出人员可追溯各地要制定体育公园管理办法,加强健身设施的日常维护和安全管理,落实体育公园内已建成健身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责任,完善标识系统,引导居民正确,安全,文明使用体育公园各类设施</p>
<p>《意见》指出,完善配套政策体系保障土地供给各地要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将体育公园相关建设用地纳入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体育用地,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对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应当依法采取有偿方式供地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的方式,供应体育公园建设用地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使用荒山,荒地,荒滩及石漠化土地建设的体育公园,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相关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p>
<p>推进复合利用各地在不改变不占压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不破坏自然生态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建设体育公园鼓励利用体育公园内的林业生产用地建设森林步道,登山步道等场地设施支持在不妨碍防洪安全前提下利用河滩等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因地制宜利用体育公园实现雨水调蓄功能,发挥削峰,错峰作用,做到一地多用</p>
<p>优化审批建设程序完善利用公共绿地,闲置空间,城市金角银边等场所建设健身设施的政策,优化建设临时性体育场地设施的审批许可手续</p>
<p>拓展资金渠道将体育公园建设纳入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中统筹实施,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符合条件的体育公园建设项目予以支持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体育公园购置健身设施设备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适时组织项目资金对接活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纳入各地建设规划并符合业务范围的体育公园建设项目,在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贷款方式上予以优惠支持,开辟绿色办贷通道,优先安排调查审查审批,优先满足信贷规模,优先安排投放各地要统筹运用财政资金,商业贷款,企业债券,产业投资基金,开发性金融等多种资金渠道,解决项目建设资金各地要将体育公园内已建成的体育设施纳入市政公共设施养护管理,明确资金安排</p>
<p>《意见》提出保障措施加强部门协同各地发展改革,体育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体育公园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提上议事日程自然资源部门要将体育公园建设纳入城市绿地相关专项规划自然资源,林草部门要加大土地保障力度,依法依规办理涉及体育公园建设的土地审批手续体育部门要加强项目储备,制定体育公园配置要求国家标准,积极参与体育公园规划,设计和建设,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将建设面积不低于4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纳入各地指导目标完成情况统计范围,按期调度进展情况</p>
<p>确定指导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部门根据人口,县级行政区域数量,城镇化率,地理条件等因素,确定十四五时期各省体育公园建设指导目标各地要根据指导目标,合理确定本地区十四五时期的建设目标</p>
<p>加强督查落实各地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抓紧制定本地区体育公园建设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适时开展体育公园建设典型案例评选,对各地体育公园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p>
。		<p style=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中国网    
ad09
ad10

相关内容

ad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