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俊林
中秋将至,又是一个吃月饼的季节。“八月十五月圆,中秋月饼又香又甜。”一句谚语讲述了人们在中秋节晚上赏月吃月饼的习俗。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原来月饼并不叫“月饼”,它甚至与中秋节没有任何联系。这一切都要从月饼的起源和演变说起。
“月饼”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梦粱录》。
至于月饼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是月饼最初叫“胡饼”,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汉朝时,张骞从要塞出来,带回一个装满核桃仁的圆饼,叫胡饼。后来据说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起赏月,一边看月亮一边吃胡兵。唐玄宗说:“胡兵不是个好名字。”杨贵妃看着又大又圆的月亮说:“这个饼和天上的月亮很像。叫它月饼怎么样?”唐玄宗说:“好的!”从此,胡饼就被称为月饼。传说很美,但可能不是真的。北宋时期,流行一种俗称“萧冰”、“月团”的小吃,被认为是现代月饼的雏形。这种蛋糕由小麦粉、麦芽糖、猪油等材料制成,口感酥脆香甜。蛋糕里装满了猪油丁、松子、坚果等。类似于现在的苏联式月饼和北京式月饼。当时,这种蛋糕是日常甜点。苏轼曾在诗《留别廉守》中写道:“小饼如嚼月,内有酥和饼。”然而,这里的“月亮”与中秋节无关。只能说明蛋糕像满月,不能推断是中秋节吃的月饼。
《东京梦华录》宋之交详细记载了宋代中秋的各种“物品”,其中刚上市的螃蟹和时令水果在食用方面有所提及。此外,宋代郑的《膳夫录》中也提到,中秋节的时令食品是“打月汤”,这是一种用桂圆肉、冰糖、莲子、藕粉做成的汤。然而,在许多记录中,没有月饼。
“月饼”一词正式出现在南宋吴的《梦粱录》中。不过,像很多有名的小吃如芙蓉糕、菊花糕、蟹肉馍等。这种月饼只是一种市场小吃,而且“四季都有,想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要,随时都可以关注”。可以看出,当时的月饼与特定的节日没有联系。
同时,周觅在《武林旧事》中提到,南宋都城临安有春茧、荷叶饼、月饼、大馒头、羊肉馒头等50多种蒸食。而“月饼”只是众多蒸食中的一种。
与中秋节结合象征着团圆。
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大致始于元明时期。相传朱元璋起义时,将“八十五起义”的纸条藏在月饼里,作为联络各路起义军的工具。后来明朝建立,朱元璋赏赐大臣们“月饼”作为中秋节的糕点。从此,吃月饼的习俗流传开来。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月饼和中秋节的结合在元明时期并非空穴来风。明代宦官刘若愚所著《酌中志》中记载,“从正月初一开始,就有人卖月饼,十五日家家献月饼瓜果.如果还有月饼剩下,就收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年底再用,这叫团圆饼。”可见,明代中秋以后,有全家围坐吃月饼、月饼水果的习俗,月饼“团圆”的寓意逐渐得到大众的支持。
此外,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八月十五日称中秋,民间用月饼互相传承,取团圆之意。”在当时,月饼不仅代表着“团圆”,也成为人们在中秋节互相赠送的好礼物。的习俗
在古代,月饼有很多种。明代神帮《帝京岁时纪胜》中有:“八月食月饼:”的记载,普通人的家具是月饼,大小不一,称为月饼。市场里摆满了水果,名字也不一样。有一块价值数百美元的蛋糕。“由此可见,当时的月饼不仅大小不一,而且形状各异,甚至出现了几百块钱的豪华版月饼。
不仅如此,明代还出现了一个直径两尺的超大月饼。明末刘东、在《宛署杂记》中记载:“月饼为月子,齐属食,饼径二尺。”“直径两尺”是指月饼的直径已经达到了六七十厘米。此外,《帝京景物略》还提到了:“8月份,我们希望用100个水果作为蛋糕的名字,用100个水果和糖作为名字来支付糖,这样才能赏月到达黎明。”说明当时出现了水果馅的月饼。
到了清朝,制作月饼的技术不断提高。著名美食家袁梅在《万历嘉兴府志》记录了一种“刘芳波月饼”。这种月饼的做法是:“用山东飞天面做酥皮,用松子、核桃仁、瓜子做细粉,加冰糖、猪油做馅。吃起来很甜,但是很香,软腻,挺不一般的。”这种果仁馅的糕点月饼类似于现在的五仁月饼。
在袁枚眼里,“刘芳波月饼”味道很好,也是那个时代月饼的标杆。此外,他还提到了一种“蕾丝月饼”,袁枚评价是“不在山东刘芳波之下”。这种月饼是用枣肉填充,然后慢慢做成精致的轮廓和图案。面团的香味和枣泥的甜香烤后完美融合。这是当时一个叫明的大户人家做的月饼。袁枚很难抗拒这月饼的美味,所以她经常用轿子接明家大厨到他家的园子里做月饼。
清朝嘉庆年间,杨光福的《随园食单》有一朵:的云,“松南好,物是人非,推荐秋香,月饼里填桃肉馅,冰淇淋加蔗糖奶油增甜,新谷渐现。”品尝桃肉月饼,感受丰收的喜悦,是多么惬意和满足。
广式月饼在晚清很有名。
清朝末年,月饼的种类很多。
饼也有着不同的风味与口感,广式、苏式、京式、潮式等传统月饼种类让人目不暇接。清末至民国初年,南京史志学家陈作霖写了一本《金陵物产风土志》,这本来是详细叙述南京历史文化的史志,但里面却提到“中秋月饼,以广东人所制为佳”。看来,广式月饼早在清末便已经遐迩闻名了!
广式月饼品质繁多,主要特点是重油,皮薄、馅多,传统广式月饼按其馅心不同可分果仁型、肉禽型、椰蓉型、蓉沙型等。其中,尤为有名的当属莲蓉月饼。然而,莲蓉月饼出现的时间却很晚,在十九世纪末才诞生。
当时广州城西有家糕酥馆,他们用莲子熬成莲蓉作酥饼的馅料,清香可口,大受顾客欢迎。光绪年间,这家糕酥馆改名为“连香楼”,那种莲蓉馅的饼点已定型为现时的月饼。宣统二年,翰林学士陈太吉品尝该店月饼后大加赞赏,但觉“连香”二字不雅,建议改成“莲香”,并手书了“莲香楼”招牌,沿用至今。据《羊城晚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